欢迎访问乐鱼体育官方首页官方网站!
乐鱼体育官方首页 经营各种电脑打印纸、无碳复写纸

25年行业经验·规模宏伟 · 国家技术监督权威部门认证

全国服务热线(微信同号)

139387299880373-5607777

成功案例

技术实力雄厚,生产团队完善,欢迎您的光临。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中国铜版纸再遭“围堵” 铜版纸招谁了?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1:09  作者: 乐鱼体育官方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动态市场分析 正文

  发布日期:2011-10-14 来源:中国包装网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

  面对国际市场接二连三对我国铜版纸“发难”,我国铜版纸出口企业不仅承受输出受阻的困难,同时还遭遇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且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威胁,而核心技术的落后则成为制约我国铜版纸行业发展的短板。

  继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之后,据俄新闻媒体报道称,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承诺,为了扶持国内生产,将来俄罗斯可能将铜版纸的进口关税提高三倍。

  令中国铜版纸出口企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早在2009年11月,美国开始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的时候,我就担心其他几个国家会效仿美国,全面围堵中国铜版纸,没想到,这个噩梦居然还是成真了。”某浙江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市场反应来说,美国和欧盟内部铜版纸销售额下降是由于经济颓势带来的整体需求下降所致,俄罗斯对铜版纸征收高额税则是为保护本土企业,这都不属于中国制造商和进口商之间所谓的不公平行为。

  该负责人直言,他们之所以对中国铜版纸如此“虎视眈眈”,是因为中国铜版纸有着价格优势。

  而决定铜版纸价格的因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二是加工及人工费用。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振雷和记者说,因为铜版纸特殊的原料需求,我国的铜版纸成本价格比欧美每吨要低100美金。

  据介绍,铜版纸又称涂布印刷纸,是以原纸涂布白色涂料制作而成的高级印刷纸,而这也决定了铜版纸是所有纸种当中对纤维需求最少的,0.6吨浆就可以做1吨铜版纸,其余的四成是碳酸钙等化学物。一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矿石资源,这也是我国铜版纸价格存在竞争力的原因重要之一;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较欧美市场来说,有价格上的优势。这两个主要的因素,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铜版纸的价格要低于美国等其它国家的价格。“但这并不能就成为所谓倾销的借口,也不能成为保护本国产业的挡箭牌。”曹振雷说。

  美国、欧盟、俄罗斯先后默契地对中国造纸行业发难,对正处于产能过剩关口的中国造纸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受访企业普遍担忧的是,国内铜版纸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局面,如果更多国家和地区效仿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将使国内铜版纸的回流压力进一步增大。

  据悉,中国的造纸行业在2010年生产规模可能位居世界第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将使得整个行业2011~2012年仍处于产能压力中,中国造纸企业只可以通过提升海外市场销售比例来缓解新增产能压力。

  曹振雷指出,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受制于人,我国铜版纸出口企业应该扩大出口范围,不应该把眼光只盯在少数国家。

  近两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没有大规模铜版纸生产能力的东南亚国家铜版纸需求开始释放,对中国铜版纸厂商来说,这无疑是拓宽出口之路的又一个机会。

  晨鸣纸业的出口负责人和记者说,铜版纸出口是公司所有主营业务中收入及毛利率最大的业务。

  该负责人说,与其日夜担忧国际市场的“暗算”,不如拓展国内业务。公司从去年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内销国内市场,出口铜版纸只占总产量的25%。公司目前铜版纸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地,欧美出口部分也只占铜版纸出口量的10%。

  但上述浙江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和记者说,虽然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从中国进口铜版纸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出口企业利润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印度需求的铜版纸,虽然量不少,但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没有发达国家高,价格较低,利润自然也微薄不少。”上述负责人直言,其企业出口到印度的铜版纸,售价为每吨约合人民币6000元,而出口到俄罗斯的价格为每吨8000元左右。

  面对出口阵地一点点损失的局面,分析人士无不建议出口企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来看,我国铜版纸生产技术确实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铜版纸市场已形成了外资企业几近垄断的主导局面,几个知名外资制纸企业瓜分了整个铜版纸市场。”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杨虹分析称,我国各大纸企的铜版纸生产线雷同、技术水平差距缩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诸多因素导致市场较为混乱,中小企业又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生产技术领先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杨虹建议出口企业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低碳环保技术,力求“以质取胜”。

  晨鸣纸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企业刚刚引进了一条新的生产线,可以生产薄页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产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合作条件。公司也将进一步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和服务的品质,实现用户一对一的定制需求。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觉得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